图为北京西南六环的房山区乐活雅苑公租房一角。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圆梦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住房难,租房难,曾经是外来务工人员最犯愁的问题,也是不少低保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心病。而今,随着公共租赁住房(下称“公租房”)的持续推出与发展,许多人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
多地继续增加供给
家住河北的王先生曾是众多“北漂”的一员,也是较早享受公租房福利的租户。他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博客雅苑小区的公租房里度过了4年时光。“最初想申请公租房是考虑到公租房所在地离公司较近。公租房的租金比市面价格低,而且公租房租住比较稳定,不会临时因为各种原因必须搬走。”王先生说。
事实上,如今像王先生这样住进公租房的人越来越多。2009年,中国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公租房;2011年,中国公租房的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截至2016年底,已有1126万户家庭住进了公租房;住建部此前表示,2017年预计还将完成公租房新增分配200万套。
今年,全国多地继续加大公租房供给力度。北京市计划2018年分配1.5万套、竣工1.1万套公租房;济南市提出全年基本建成公租房不少于3000套,全年提供分配住房3000套以上;成都市将分六个批次共推出25382套公租房……
住建部强调,2018年,全力做好公租房工作,增加公租房实物供给,持续提升公租房保障能力,优先保障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纳入保障范围,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实现应保尽保。
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租房的持续发展,其保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位于北京汇鸿家园的老年公寓,是北京市在公租房系统里试点的首个老年公寓,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汇鸿家园已陆续迎来了80多户老人入住。据介绍,北京市已经将家庭成员中含有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申请家庭,全部纳入保障性住房有限分配范围,平均缩短轮候时间1年左右。截至目前,北京市已通过公租房等多种方式累计解决3万余户老龄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在广州,公租房建设同样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广州推出面向新就业无房职工的公租房,全年让2.6万名新就业无房职工首次纳入保障。近日,不少获配公租房的职工陆续领到了钥匙。按照《广州市新就业无房职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住房保障部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整体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为5年。期满后仍需租赁的,最多可以续租1次,总租赁期最长不超过10年。
呼和浩特则在近几年开始为环卫工人定向分配公租房。据了解,为解决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呼和浩特市近年来已累计向环卫工人定向分配公租房779套。今年1月份,新一批共计397套公租房向环卫工人开放分配。这类定向公租房的租金往往较低,且免收物业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对笔者分析,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也是租赁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对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着重要作用。
呵护民生应保尽保
“搬进公租房后,邻居基本是公司的同事,每天生活都挺有意思。”王先生对自己在公租房的居住体验感到很满意。他回忆,因为是单位整租,申请公租房的过程也比较顺利。
日前,家住天津市北辰区盛康园的郭玉荣迎来了搬进公租房的一周年。郭玉荣笑着说:“寻思这辈子住不上楼房了,感谢国家好政策,可算住上能看见日头的房子了。”
郭玉荣表示,之前家里五口人居住在20平方米的筒子房,遇上下雨天,就是外头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且平常房子里也见不到阳光。冬天只能自己烧蜂窝煤取暖。2016年终于申请下来公租房,一个月除去房屋国家补贴就交100多元钱。现在住进53平方米的房子,家里供暖特别好,而且阳光充足,终于能看见“日头”了。
公租房呵护民生,幸福感更加牢实。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公租房已经带来了很多实惠,但在具体实施及发挥相应作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
“目前公租房的制度设计还需要细化,既要兼顾家庭长租的需要,又要实行严格的退出制度,以保证应保尽保。另外还要给承租人赋权,尤其是要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赵秀池说,公租房需要大力发展,一方面可以新建公租房,另一方面可以把市场上的存量房利用起来,加大货币补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