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房产>图说房产 正文

为“候鸟老人”搭好安乐窝(民生视线)

发布时间: 2019-02-01 14:10:2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数据来源:海南省政协调研报告

  “我不是怕冷,我是奔着海口的好空气来的。”

  “我们老年人有的是时间,水呀、菜呀、车呀这些难题,都能应付,最怕的还是生病。”

  “希望各类社保服务早点实现全国联网,把我们‘候鸟老人’当自己人的城市也能多起来。祖国那么大,我们还想趁着身板硬朗,多转转呢!”

  “我和老伴儿在海南呢,明年5月北京见!”听说单位年底上门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刘国胜连连为“缺席”跟大家说“抱歉”,电话里传出他爽朗的笑声,听得人心情跟着明媚起来。

  寒冬腊月,北方滴水成冰,海南岛却温暖如夏。5年来,每年10月中旬刘国胜就带着老伴前往海南,直至来年开春再回京。他的选择并非个例。如今漫步海岛街头,不时能看到成群结队、操着北方口音的“银发族”下棋遛狗、跳舞健身。从“猫冬”到“约起来”“玩起来”,去南方养老避寒,已成为时下许多北方老人的选择。天气转暖,他们再各自飞回家乡,因此被称为“候鸟老人”。

  “候鸟老人”养老途中都有哪些酸甜苦辣?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这群老人的“夕阳红”更加美好?记者在“候鸟养老”大省海南进行了采访。

  气温舒适、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好生态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海南是不少老人南飞的首选地。海南省政协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琼“候鸟”达164.77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93.29万人,占56.62%。

  好气候有利于养生,吸引大量老人南下。

  “我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是三亚延长了我的生命,让我有机会继续为社会做些事情。”83岁的罗九如是三亚志愿者圈的活跃者。1991年,在国家海洋局上班的老罗出现心梗。2002年退休后,她开始迁徙式养老,沿着海岸线一路往南,最终被三亚所吸引,住了一段时间。2007年罗九如回到天津体检,惊喜地发现心梗不治而愈,她当即决定做一名“候鸟老人”,每年冬天都到三亚越冬。如今的她,上船跟渔民聊家常,到海边参与珊瑚保护,一刻也闲不下来。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中国疾控中心介绍,冬季的低温刺激会加重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比如气温骤降会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有可能引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吸引了大量北方老人。

  好环境有利于养生,不少老年人奔着好空气常住海南。

  蓝天、白云、椰林、沙滩,张志成的朋友圈满是海岛风景,每一条信息都收获了很多点赞。3500多公里外,他的老家沈阳,此时不仅气温在零下10—30摄氏度,非常寒冷,而且由于取暖,天空时而不那么透亮。

  “我不是怕冷,我是奔着海口的好空气来的。岁数大了,戴口罩憋得慌,不戴又怕引发哮喘。”此前在老家,每年冬天张志成都得住院好几回,搬到海口后的这几年,再没犯过哮喘。

  “烧水没垢,开窗没灰。”对比陕西老家冬季的空气状况,谷成志觉得到海南过冬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每天清晨,他都按时到楼下湿地公园散步健身,享受满眼的绿色。“冬天也能出来活动身体,多好!”他已经把海口当作第二故乡。

  海南省政协调研报告显示,在海南的“候鸟”人群里,52%来自东北地区,24%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市。好山好水好空气,是海南吸引养老人群的比较优势。

  不仅在海南,在广西北海、云南昆明、福建厦门等城市,“候鸟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热闹了南方城市的冬季,也享受了在南方的艳阳下四季如春的美好。“对于具备条件的老年人而言,‘候鸟养老’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病痛的到来,是不错的预防式养老方式之一。”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郭桂芳说。

  只身在外烦恼不少,就医难让一些老人感到不安

  “候鸟养老”欢乐多,可出门在外,烦恼也不少。

  “买房时老乡告诉我,海南一些市县公共设施还有待完善,停水、停电是常有的事儿。我当时还不怎么相信,这回信了。”魏爱琴是北京市一家老国企的退休职工,她在海南省临高县有处房子,那是个典型的“候鸟”小区。自来水厂产能不足,一到冬季,小区用水量大幅增加,地势高的几栋楼用水吃紧。这两年,小区从12月起便停水,全靠物业联系自来水厂用水车拉水过来,每天分时段供水3至4次,每次不到一小时,她不得不从超市购买大量瓶装水。

  和缺水原因相似——夏天,一些“候鸟”小区70%至90%的房子都是空的,居民用电量少,电力公司相应的设备投入就少。可一到冬天人都来了,用电量猛增,电力供应不足,断电现象时常发生。

  许多“候鸟”小区远离城区,产业配套不齐全。“因为人气不旺,小区周边没有大集贸市场,每天只能乘坐免费班车去几公里外的菜市场,或者是等着周末到更远的集市采购,一次囤上一周的菜,和老家便利的生活完全没法比。”张志成说。

  同样因为人少,魏爱琴、张志成所在的小区出租车不怎么来,网约车更是叫不到,出行主要坐黑摩的,安全难以保障。在老家习惯开车的张志成曾想买辆车,但想到一年要闲置近9个月,不划算,只好作罢。

  不过,随着“候鸟”群体的扩大,地方政府开始主动补上公共服务短板。在海口,全市已有50多个平价农蔬集市开设到“候鸟”社区,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菜。

  “人在他乡,受点委屈没啥。我们老年人有的是时间,水呀、菜呀、车呀这些难题,都能应付,最怕的还是生病。”2015年,北京市居民孙雪英曾看中海南岛腹地某县一个小区的养老公寓,可是由于车程半小时内没有像样的医院,她在附近租房住了一段时间后,担心有急病得不到及时诊治,还是放弃了购房计划。

  对这一点,郭桂芳表示认同。“老年人多是慢性病患者,一旦发病,常常快速恶化,能否在第一时间送至医院、联系家人、提供全部病历,对急救至关重要。”她认为,“候鸟式”养老最大的风险就是老年人突发急病时难以得到及时救助。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专业养老机构开始面向“候鸟老人”提供服务。“每个房间都装有报警器,老人按铃,我们会立即赶过去做应急处置,同时联系医院,陪同就医;若病情严重,还会立刻联系亲属子女。”黄中发就职于海南省琼海市万泉社区某老年养护院,他本人负责近50位老人的生活咨询和应急救助,是专业“管家”。“我的手机号都存在老人手机里,他们外出活动时,可以一键求助。”黄中发说。

  期待异地社保报销、线上身份认证等服务更加便利

  “要说‘候鸟养老’最愁啥,一愁生病二愁报销。” 70岁的崔大爷来自黑龙江,他患有高血压,经常需要住院注射降压药。10年前,崔大爷在海口看病,都得自己先垫钱,等备齐诊断证明、结账收据、费用清单等一大摞单据,再回老家哈尔滨医保中心报销。来回交通费得好几千元,崔大爷不舍得专门跑一趟,往往等开春回老家再报销,报销周期长达半年多。

  2009年起,海南开始试水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黑龙江、贵州等省区市与海南省社保局签署了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如今,海南异地就医结算合作范围已扩大至全国30多个省区市,来琼养老的老人们再不必为报销奔波往返。

  “现在,海南异地医保能联网结算了,我只要支付自费部分就行,用不着来回跑,省心又省钱。”崔大爷连连称赞这项改革“真贴心”。

  养老保险服务也在不断改进。魏爱琴为了能按时领到养老金,往年得特地回一次北京,到海淀区人社局进行身份认证,证明自个儿还健在。“每年都得现场认证,好好的旅行被打断,是个烦心事儿。”她说。

  2018年7月,人社部宣布各地全面停止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工作,不得要求异地居住的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允许采取远程自助认证。这下,魏爱琴心里乐开了花,连连感慨烦心事儿又少了一桩。

  拆除这些制度隐形“屏障”的同时,海南省一些“候鸟”扎堆的城市还纷纷打破户籍、身份“鸿沟”,将“候鸟老人”纳入当地便民服务范围。例如,海口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椰城警民通”,只需简单几个步骤,老人们便可完成居住证的申领登记,不必再去派出所现场录入。再比如,在海南全省,实际居住满一年的外地老人,均可申领老年人优待证,持证可享受免费乘公交车、免普通门诊挂号费等优待。

  “好政策一年比一年多,希望社保服务早点实现全国联网,把我们‘候鸟老人’当自己人的城市也能多起来。”魏爱琴笑着说,“祖国那么大,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么多,我们还想趁着身板硬朗,多转转呢!”

  让“候鸟老人”和当地居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人讲究身心健康,‘候鸟老人’常常为了‘身’之康而南飞,但‘心’里却面临孤独、寂寞等问题。”郭桂芳认为,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亲朋好友,来到陌生的城市,如何融入新社区、新群体,解决精神需求也是难题之一。

  “候鸟结群”是个新现象。不少老人都是经亲戚朋友介绍来到海南,大家都住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社区,自来熟、不孤单。

  刘恩德和老伴郭素琼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在老乡的介绍下,他们在海南省文昌市东海椰园小区租了一套两居室。“原来还担心谁都不认识,没想到小区里有好多熟面孔。大家只是挪个窝,龙门阵接着摆,比以前还热闹。”一次出门买菜,刘恩德竟然还遇到了失联多年的老战友。天涯海角,战友情深,两人拉家常至深夜。

  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做到老有所乐,“候鸟老人”们也自发行动起来。春节前,海南省东方市体育馆的一间舞蹈室内,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正在排练节目,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队长李晓红今年74岁,曾是上海交大老年大学的形体模特教师。2014年春节,李晓红从上海到东方市养老。2015年3月,为丰富当地老年人生活,李晓红自费筹建了公益性艺术团体——东方市候鸟艺术团,90多名团员中一半以上是“候鸟老人”,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多次获得省内外奖项。“没想到会跟这么多全国各地的老人相识相知,一起排练很开心。”李晓红说。

  不过,要真正融入海南当地社会,“候鸟老人”们光靠自发结群、自娱自乐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融入当地社区,与本地居民加强文化、情感交流。

  在海南,很多城市政府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出台各类政策和措施增进“候鸟老人”和当地人的了解、融合。比如,三亚就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候鸟老人”划归到每一个社区,在节假日举办各式各样的社区文体活动,将本地居民和“候鸟人群”聚集在一起,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