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严点好,严了我们住着也安心。”拎着袋子进院门时,董连生主动掏出出入证、测量体温,在胜古北里小区住了40年的他其实和大家都挺熟。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小区封闭式管理是守住社区防线的重要举措。北京国企首开旗下物业服务着首都1500多个社区、近7800万平方米的物业面积。为筑起社区这座坚强堡垒,这位“大管家”在精准上下功夫,分类施策、一处一策,让7800万平方米物业无一盲区。
现场:24小时值守不间断
“您好,可以扫这个二维码认证一下,这样以后出入带着手机就行。”昨天上午10点,看到一对年轻人进入胜古北里北院院门,戴着志愿者袖章的丛桂云主动上前宣传,“这是咱小区的新武器,有了它,您手上的纸质出入证就不需要了。”
胜古北里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和平街街道典型的老旧小区。可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它却成了街道首个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大年初一,居民自治组织自管会主动发起在小区内24小时值守;大年初六,物业公司紧急封闭小区大门,并连夜为329户居民赶制出入证,实现全封闭式管理。一周前,为减少居民进入小区登记排队的不便,借力科技手段,小区又上线“码上通行”小程序,业主凭二维码即可通行。
采访中,在小区里摆摊卖菜的摊主师令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菜摊不大,可品类丰富,茄子、土豆、萝卜、草莓……近40种蔬菜水果都是饭桌上的常见果菜,价格也挺亲民,成了住户的“菜篮子”。
“这是咱小区的租户,原先在外面摆摊。疫情发生后通过各方协调,我们在院子里辟了一块地儿给她卖菜,既满足居民们的生活所需,也确保特殊时期的安全。”小区物业经理温建英说,现如今,物业公司与自管会、社区、街道携手,共同守护社区安全。
速度:7天封闭499个项目
有院落的住宅楼,封闭大门即可封闭社区。没院落的开放式社区或者胡同平房区,又该如何实现封闭式管理呢?2月9日,北京发布十条疫情防控通告,要求进一步严格小区(村)封闭式管理。
战“疫”升级,国企闻风而动。一周时间,499个“老大难”项目实现封闭目标。前三门社区拥有19栋全开放式住宅楼。物业项目部与属地三个街道社区合力,仅用1天时间,就在小区临街处搭建起1300余米长的围挡,将全开放式小区环绕起来。现如今,每栋楼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居民进出有章有法,让没有围栏的社区有了“安全墙”。
百万庄社区有10个开放式住宅小区,内部交通四通八达,主要出入口就达14个之多。若每个小区实施单独封闭式管理,值守人员就需要八九十人。物业单位积极与展览路街道和两个居委会对接协商,提出“大物业”封闭管理方案,将主干路上的8个出入口封闭,留下6个出入口共同设防值守。
策略:精准把脉分类施策
从平房院落、非经社区,到老旧小区、超大型社区,类型各异的社区如何做好封闭式管理?记者发现,首开的秘诀在于“精准”二字。
“精准把脉、分类施策才能找到破题之方。”首开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晓莉介绍,在18000名员工的实践总结下,摸索出了一套社区封闭式管理的首开做法。
具体来说,针对不具备区域物理封闭条件的开放式社区,开展“围栏行动”,用加装围栏形成封闭。针对相对集中却不能构成自身封闭的散户和胡同平房,实行“合纵连横”,与属地社区联防联控,将自管范围房屋纳入社区管辖范围统一封闭管理,构建大管理格局。“可以说,所有社区是一处一策,不留盲区。”
李晓莉介绍,截至目前,首开服务的1500多个社区、近7800万平方米的物业面积,已全部实现封闭式管理,每一位物业人员将继续坚守一线,护佑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