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长达十年的调控和一年来的救市阶段,房地产业的地位浮浮沉沉,但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实际作用从来重要。今年7月13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的两句话,更能说明问题。一句话是《通知》里开篇就强调的“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句话是“房地产业在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如今的房地产行业,事实上却是忧喜交加,不妨看下面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2009年~23013年这五年间,我市GDP从接近1700亿元增长到近3000亿元,增幅达到了1.8倍,年均增长率为12%左右。同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则从140亿元增长到350亿元,增幅为2.7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2.3%,接近GDP增速的2倍。这一增长速度,也同样高于同期我市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金融系统贷款余额、家电类交易零售额等指标。这显示房地产业对我市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
第二组数据,截止今年8月下旬,已公布半年报的60家上市房企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了10%以下,到了8.4%,说明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低利润行业范畴。有着严格的成本控制管理,资金运作能力也更强的上市房企尚且如此,对于金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利润摊薄早已是不争的现实,还要面临来自销售市场和资金来源的各种风险。
“忧”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
截至8月25日,绿地、万科、保利、招商等60家房企先后发布了半年报。由于行业利润整体下滑,房地产上市公司净利润率跌进10%。而中小房企的半年业绩报告,净利润率将普遍低于上市企业。
上市房企
平均利润率仅8.4%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绿地、万科、保利、招商四家房企净利润率分别为4.6%、9.6%、11.9%、11.7%。截至目前,公布半年报的房企合计60家,这60家房企营业收入合计为3011.4亿元,而净利润只有252.57亿,净利润率8.4%。
房地产业内人士张大伟分析认为,“2014年房企的平均净利润率为10%,在2013年净利润率高达11.97%。预计,随着中小房企集中公布半年报,平均净利润率可能会继续下调”。
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中低利润行业范畴。60家企业中有36家企业利润率低于10%,有28家净利润下调。
张大伟表示,综合来看,多方面原因造成行业净利润率的持续下调。“首先,是销售压力依然很大。虽然全国一二线市场回暖,但三四线依然处于调整过程中,以价换量在持续;其次,对企业来说,对内对外融资成本都吞噬了利润;此外,房企一二线拿地艰难,过去依赖土地升值获得利润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持”。
房企可持续发展
期待转型
他认为,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以及提高周转速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这两方面的发展终究会遇到瓶颈。房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战略转型。预计在利润普遍下调的情况下,将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房地产公司离开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比如近期就有多家房地产企业宣布退出房地产行业,转进其他利润更大,竞争更小的市场。
张宏伟进一步分析预测,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产品类型偏高端、周转率较慢的企业,前期拿地过于激进导致成本构成较高而影响销售资金回笼的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导致房地产主营业务受到影响的企业,可能会加速退出房地产市场。
我市企业难中求存
从我市房地产企业实际面临的状况来看,近些年房地产投资中自筹资金的比例越来越高,说明这个行业对于企业自身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你要混下去,首先自己口袋里必须有相当数量的钱,而不是全靠开发贷和销售回款活着。这也抬高了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要不就是一直在销售的老牌企业,之前的资金积累要足够丰厚;要不就是新入行的新军,但不能是绣花枕头,而是真正有资金实力。
而去年到今年年初,我市房地产整体状况偏冷,销售周期的拉长,回款缓慢,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也随之膨胀,进而使得房地产销售的利润率大幅下滑,而且还有银行输血资金供应不上,资金链断裂就此倒闭的风险。
总结起来一句话,成本和风险在上升,利润却在下降。房地产行业的苦辛,很多也不足为外行业人道,但远非一句简单的风光不再而能够说尽。对于我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第一步就是迅速回笼资金,首要的是继续活下去。而第二步,就要考虑活得更好,或许有更多的企业会通过兼并重组或者战略转型,打开新的一片天地。
“喜”
房地产业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房地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历程,在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市统计局近日结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发布了《金华房地产业发展分析》,用数据印证了一个结论:我市房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生力军。
重要的是,房地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企业由“数量多”
转向“实力强”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再走以往盲目扩张之路,而是转向更注重企业实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时,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单位家数为464家,比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净增了132家,增长了近四成。
第三次经济普查(2013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法人单位数为485家,五年净增加了21家单位,而二级及以上资质的企业就增加了20家。2013年,全市拥有二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64家,占房地产企业总数的13.2%,比2008年增加了20家。
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总计接近1900亿元,是2008年的2.6倍;主营业务收入为237.21亿元,是2008年的1.8倍;利润总额达到15.26亿元,是2008年的2倍。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稳步增长势头。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为384.97亿元,是2008年的2.7倍。2009年到2013年累计投资1170.03亿元,年均增长达22.3%。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2009~2013年,全市住宅投资规模从111.08亿元扩大到251.99亿元,累计投资831.73亿元,年均增长达17.8%。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五年内由22.7%上升到28.2%,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也在不断提高。
施工面积连上千万级台阶
2009年到2013年,我市房屋累计施工面积8923.41万平方米,是2008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6%,2008年首次超过千万平方米,2012年则已突破两千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累计施工面积6536.43万平方米,是2008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9%,占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70.7%
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的城镇化进程。2008年,我市城镇化率为58.3%,而2013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62.2%,提高了3.9个百分点。目前,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城镇化必然也意味着外来人群到城市就业和创业,房地产在此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在金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之中,房地产业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仍具备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最终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市场渐趋理性
2004年以来,针对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房价上升较快以及房地产开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调控的深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投资方向也发生了转变,其他类型的如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等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等物业投资分别为7.11和56.65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3.8和5.6倍。从投资占比看,2008年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等物业投资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8.8%、1.3%和7.1%。到了2013年,这三类投资所占比重优化调整为65.5%、1.8%和14.7%。这既是政府宏观调控效应显现的结果,也是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了投资方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住宅、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等物业投资形成此消彼涨的态势,政府重点调控的住宅投资比重有所回落,房地产投资结构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渐趋理性。
人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
而住宅类房地产投资结构的调整并未对人们居住条件造成影响,反而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增加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居民实际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五年来,我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08年的34.32平方米提高到2013年的人均住房面积51.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2008年的59.82平方米提高到2013年的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2.42平方米。
对地区经济发展
发挥着重要影响
2013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8.2%。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83.73亿元扩大至2013年的134.47亿元,累计拉动GDP增速提高了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显著。房地产业是一个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部门,涉及众多行业,直接或间接联系着建筑、冶金、建材、装饰、家电、家具、金融等数十个产业,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这些产业部门的更快发展注入动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