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00,薄暮还未散去,义乌桃花源生活美学馆迎来一天中第一道光影。露水沾染树叶,微微的湿,一方山水,烟雾葱茏,山林与通透的玻璃建筑,不小心并排站成了一幅画。正如那诗句里描述:心若云水间,处处桃花源。
生活美学馆入口
本月十九日刚刚开放的生活美学馆,每天都要迎来大量访客。几个小时后,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又将来到此地,他们也将用自己的方式,以身亲切,不期而遇建筑的语言,体验、聆听、沉思……生活的蒙太奇。
生活美学馆实景图
对话山林
让建筑隐匿于自然
《园冶》记载:“相地合宜,构园合体”。桃花源生活美学馆的场地,北面向城市开放,南面向山林湖延伸,一半城市一半自然,远山、近林、悦天、瞰湖……如何处理好自然与建筑之间的“藏”与“露”,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生活美学馆实景图
遵循与自然共生长的设计哲学,绿城九米设计院按照原定地上两层的方案,搭建脚手架,进行模拟行走后发现,一层的视野完美地与山林交互,人行走在二层,视野尴尬地停留在树冠位置。
因此决定,利用地块天然的高差,将主体改为下沉式,这样的改造成本,比原方案造价多了近600多万。
匣中光影
视觉维度扣人心弦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中的寻境之韵妙被重现于此。拾39级山道台阶而上,四棵从嵊州寻来原土培植的樱花树,凝睇着一面夯土墙与页岩墙,色彩的冲突与在地文化的融合,彰显着当代建筑技艺的返璞。
生活美学馆入口处夯土墙与页岩墙面实景
入口隐约藏于侧面幽深小径,凤竹探头闻风而动,在五米高夯土墙构建的纵深与曲折中,隔绝了外界。唯闻跫音,豁然天光,忽见水院,天空纳入镜面之中,模糊了想象与真实的逻辑边界。一场“光与影的对话”就此展开。
生活美学馆水院
进入整个生活美学馆,就像进入了一个通透的玻璃匣子。“林中有我,我中有林”,如此的意境,是设计师不断与玻璃、幕墙工厂沟通后所形成的纯净通透。其中最大面的玻璃接近3.75米*3米,达10吨的重量,要将其运输安装至山林中,成本及难度都耗费巨大。
生活美学馆实景图
建筑与自然,被融合地恰如其分,犹如一滴被阳光喂饱的翠绿。空气透视将视野远景推向无限深处,然后消失在无限深远的青山云海之中。
生活美学馆实景图
设计师根据浸入式体验划分动静动线,取消了单一体的建筑形态。下沉空间为公共展示区,向外打开为水院、花院、石院三个挑空小景。
生活美学馆花院
地上空间根据南山、山林、城市三个观景面,自然而然地分割成三个玻璃盒子,从公共性到半私密再到最后的私密感,承载不同的空间功能。
三个玻璃盒子围合起一个由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的中国代理公司——七月合作社打造的枯山水庭院,融合了禅意美学与简约风格,为纷繁都市带来一隅静谧自在的共享空间。
生活美学馆庭院枯山水景观
融合两仪
美的当代东方式
场地,诉说建筑的语言。建筑,承载美学的母体。生活美学馆室内空间的美学打造,由著名设计师梁建国操刀。这纯净的玻璃体,如同一枚洁净的琥珀,梁建国将传统的石材、丝布、金属、木刻……以五行的理念,尘封凝固其中,传统与当下相连,产生新的力与美。
生活美学馆沙盘展示区
金、木、水、火、土,五行永远在相生相克的变化流转中。未经多雕琢的青石、意化形的铜饰,老木梁柱,入口门厅封存的宗塘当地的五色土,耗费数十万不菲造价的沙盘木基座……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土地深远的宗族情节与当然人们回归自然的呼应……
生活美学馆中厅取自宗塘的五色土
二楼陈列的明清古建老物件,牛腿、窗花、光绪年间的房契、明清木雕家具……皆为梁建国私藏,价值超100多万。方寸间,是古代生活的立体缩影,也是中式设计语言的源头。流连驻足这时空的甬道,美与艺术岿然未变……
生活美学馆古建展示墙
生活之美
并不止于此
上乘细节的打磨,都将幻化成一个个美学符号,感动生活中的每一瞬间。展览、收藏、雅集……未来在这里,将阐述更多关于美的故事,提升了人们对于美的观念,并把生活的体悟纳入其中。
生活美学馆庭院枯山水景观
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情难自禁的想去拥有。来参观生活美学馆的人们,常常意犹未尽,并不愿仅仅止步于此。因此在生活美学馆开放期间,常常有初次拜访的客户,当场就认筹,并带来朋友,桃源为邻……
生活美学馆集贤室
水的流畅,光的悠远,将指向更远的未来,趋于更为具象化的桃源生活。
(摄影:建筑译者姚力)
本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不作为要约或承诺。相关内容不排除因政府相关规划、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本资料所发布的内容为2017年11月23日前的信息,敬请留意最新资料。本文发送日期2017年11月23日。